威士忌原酒
从很多喝了较长时间酒的朋友们的口中经常会听到“原酒”的字样,包括有些经销商也会使用这个词。有朋友就问到了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,稍加思索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,值得用一篇文章来聊聊我自己的看法。
首先,什么是“原酒”?可以明确的是,这不是一个诸如“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(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)”这样的规范词汇。 究其来源,是来自于发展较早的台湾市场,有人认为“原酒”就等于cask strength,有人则不这么认为。 一些酒厂在适应台湾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很长期使用这个词,但是其实这是缺乏明确定义的,非常容易误导新手,和前段时间有人投诉麦卡伦OB12年使用雪莉单桶(其实是只使用了雪莉桶,没有其他风味桶参与,并非是酒来自于单一桶)表述不准确一样。
首先有几个词的定义需要明确:
- Cask strength,原桶强度,指不需要加水,出桶度数和瓶中度数一致。
- Single cask,单桶,这里我不想翻译成单一桶的原因是:现在市场上如果出现这个字样,绝大多数情况下就代表的是这些酒只从一个桶子里出来,而并非上文提到的麦卡伦“单桶”的例子。在这里要着重说明,single cask 目前swa并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,苏格兰的法律对这个词也没有规定。如果有多个酒桶(可以是全部来自于一家酒厂,也可以来自于多个酒厂,在各自过后转到一个大的butt里收尾后,在酒标上也一样可以写single cask并写上桶号,所以有些酒标上写blended malt,但是也可以是单桶。但是不可避免仍然有一定的操作空间,所以行业老大哥凯德汉这一点做的就很好,写的非常明白。
- Non chill-filtered:未经过冷凝过滤,所以在气温降到一定程度之后,在酒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絮状物,很多酒厂会进行这样的操作,一是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度数,更加易饮且产量会大一点点(很多酒友看到非冷凝过滤默契般地会想到46度),二是可以避免絮状物的存在,较为美观。
- Non-filtered:为过滤,此处并非是冷凝过滤,而是过滤出来酒桶里可能存在的桶渣,一些独立装瓶商为了追求100%的原汁原味,甚至连桶渣都会一并装瓶。遗憾的是,出于检疫考虑,一些国家是不允许桶渣存在的,必须过滤掉。
- Non-colored:未添加染色剂,即不染色。
那么如果集齐了以上五点,是不是就最接近于威士忌的原始状态?是所谓的“原酒”了吗?未必。一方面,目前的“原酒”似乎更着重强调不加水降低酒精度数,但是并不太重视这是否来自于一个酒桶;另一方面,经销商似乎想用这个词和高度数产生一些或多或少的联系。这其实并不对。有一些高年份的原桶强度的威士忌可能出桶度数就已经在40左右了(有人也会称其为“抢救桶”,即趁它还符合烈酒度数时赶紧抢救性装瓶),并不一定能达到经销商所想要表达的,雄壮且风味饱满的五六十度。而且有些酒厂会选择将自家的产品以50度出售诸如波夏,有些酒商碰到问题之后可能直接一句“这是原酒”打发了之。泰斯卡57也不免遭遇了相同的命运,即使度数高如57度,但是却不是桶强,经常也被“原酒”打发了。有时,在调和威士忌里甚至也能看到这个词,“来自某某酒厂的原酒也参与了调配”,通常是一些高攀不起的大厂,这样可以促进销量,也给了一些消费者茶余饭后的谈资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刚蒸馏出来的new make,有时也会被人称作“原酒”。综上所述,这个词会给不少朋友带来误解,有点云里雾里。
喝清酒的朋友不难看出,这个词是借用了清酒里的概念,直接图方便,将清酒的概念直接沿用到威士忌里面。
还是希望市场能够尽量使用规范化的表达。对于大家都是一件好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