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支老拉弗格的对比

参与巅峰对决的三支酒
能促成这个局必须要感谢Logan能愿意分享他的藏酒,三支拉弗格都是很难见到的大酒。
这次一共横评了三支拉弗格:
- 70年代 UK Import(上图左中)
- 70年代 Bonfanti Import(上图左最右)
- 1983年装瓶 Julius Wiles (上图右) 整个品饮也是按这个顺序进行。
耗巨资购买的洋葱杯
为了更好的平行比较,直接怒买半箱洋葱杯进行横评。 最终经过一个小实验,也确实证明了如果用ISO杯确实会无法品味到酒的细节。 在喝最后一杯的时候,由于Julius Wiles这杯强度明显比UK和Bonfanti更高,酒精度也更刺激,我倒了一半进ISO杯,导致整个酒从成熟的果酱变成了偏清甜,什么都喝不出来了。
关于横评的结果,一言以蔽之:还得是Bonfanti。
三支都是相对低度数但是非常有结构的拉弗格。基本上最大的区分是油脂感,复杂度,和酒体的强度。从这几个角度看
- 总评:Bonfanti > UK > Julius
- 油脂感:Bonfanti 稍强于 UK > Julius
- 复杂度:Bonfanti > UK > Julius
- 酒体强度:Julius > UK > Bonfanti
品饮的过程是先每一杯闻一闻喝一喝,然后再从UK开始慢慢边喝边写。 基本上最开始就能体会到区别,UK和Bonfanti有类似的结构,基本是一个偏OBE过后水果加木质的骨架,Julius Wiles则是更新鲜。 这里OBE的味道可以理解为一些过熟的水果,加上一些阳光下晒过的被子的气味。 在此基础上,UK明显有更多类似炭火一样的泥煤感。 Bonfanti则更加复杂,细节更多,整个风味的状态更加的舒展,无论是果还是所谓“老香”。 Julius Wiles刚闻就注意到更碘更创可贴的泥煤。
当然,虽然Julius Wiles油脂感差,酒精感有一点压不住,但也有好处。这三支酒一共喝了两个半小时。到快结尾倒出来两小时后,两只低度数的已经有点氧化过度了,Julius Wiles依然坚挺,甚至在杯醒后整个酒的甜感才相对打开。 如果你有兴趣,完整的酒评也将在本周末更新。
ps. Julius Wiles和WhiskyFun上Serge的版本应该是一样的。应该是写错了都写成了New Hyde Park的版本。